今天是:请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浏览,使用QQ、360等可以切换内核的浏览器时,请选择极速模式。
返回首页
  |  
2022年上半年漳州市12315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报告
发布时间:2022-07-11 15:38 来源:市市场监管局
字体:

    一、12315消费维权数据总体情况

2022年上半年,漳州12315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共登记消费者咨询、投诉、举报43880件,其中:咨询28365件,占总量的64.64%;投诉10480件,占总量的23.88%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12.53万元;举报5035件,占总量的11.48%.与去年同期相比,总量增加37.79%,其中咨询增长24.82%、投诉增长125.67%、举报增长12.44%。(见图表1)

  

 

  

二、消费者咨询情况

2022年上半年,全市共登记消费者咨询28365件,咨询范围分为三大部分。其中市场监管系统16222件,占比57.19%;非市场监管系统10548件,占比37.19%;法律法规咨询1595件,占比5.62%。

在涉及市场监管系统的16222件咨询中,主要集中分布在:网络交易监管5564件;投诉举报处理2223件;服务消费监管1838件;食品监管1263件;产品(商品)质量818件;商品交易市场监管755件;合同行政监管345件;价格监督311件;市场主体登记注册308件;其他2621件等。(见图表2)

  

  

三、消费者投诉情况

1、商品类热点投诉

商品类投诉共等登记9132件,其中位列前十的分别为:一般食品5236件,占比57.33%;服装、鞋帽987件,占比10.81%;家居用品361件,占比3.95%;儿童用品269件,占比2.95%;化妆品232件,占比2.54%;交通工具230件,占比2.52%;家用电器140件,占比1.53%;首饰138件,占比1.51%;通讯产品128件,占比1.40%;卫生用品112,占比1.23%。(见图表3)

  

  

2、服务类热点投诉

服务类投诉共登记1348件,其中位列前十的分别为:餐饮和住宿服务284件,占比21.07%;文化、娱乐、体育服务153件,占比11.35%;教育、培训服务140件,占比10.39%;美容、美发、洗浴服务118件,占比8.75%;销售服务96件,占比7.12%;制作、保养和修理服务65件,占比4.82%;专业技术服务48件,占比3.56%;电信服务44件,占比3.26%;互联网服务44件,占比3.26%;租赁服务33件,占比2.45%。(见图表4)

  

  

3、投诉问题分类

2022年上半年,在登记的10480件投诉中,排名前五的问题类别主要以质量问题(3281件)、食品安全问题(2245件)、售后服务问题(988件)、广告问题(615件)以及其他类问题(1669件)为主,详见图表5:

  

  

4、热点分析

热点一:一般食品类及餐饮服务类诉求增幅明显

2022年上半年,登记一般食品的投诉5236件,占投诉总量的49.96%,同期比增加143.08%,涨幅明显;餐饮和住宿服务的投诉284件,占投诉总量的2.71%,同期比增加44.90%。投诉问题主要有:①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或是三无产品等,要求赔偿;②食物中有异物、餐饮卫生脏乱等;③预包装食品过期。

热点二: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跃居服务类热点第二位

2022年上半年,文化、娱乐、体育服务投诉153件,同期相比增加93.67%。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来看,主要反映:①消费者充值了次卡后,商家倒闭或转让,但未退还余款;②消费者提出转卡或退卡,与商家协商无果;③商家搬离原经营地址给消费者造成不便。

热点三:服装、鞋帽类投诉涨幅巨大

2022年上半年,登记服装、鞋帽类投诉987件,占商品类投诉10.81%,同期相比增加232.32%,涨幅较大。投诉的问题以购买到的服装、鞋帽出现质量问题、以次充好以及售后服务纠纷等情况为主。

四、群众举报情况

2022年上半年,登记群众举报5035件(确认违法并立案52件),占咨询、投诉、举报总量的11.47%。从举报问题的类别来看,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广告类线索2093件(确认违法并立案13件),占比41.57%;食品类线索1054件(确认违法并立案19件),占比20.93%;侵害消费者权益类470件(确认违法并立案3件),占比9.33%;产品质量类线索385件(确认违法并立案9件),占比7.64%;其他市场监管领域类线索275件(确认违法并立案4件),占比5.46%。(详见图表6)

消费者举报的反映的问题主要有: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;商家虚假宣传,使用不恰当的广告用语误导消费者;商家无证经营等。

  

五、消费提醒

1、网络交易监管咨询量多,表明网络购物成为群众消费的重要渠道。建议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,选择正规的经营平台,挑选信誉度高、管理规范、交易规则完善的电商平台进行消费,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,要避免与不法经营者进行脱离监管的私下交易,进而影响后续的维权;随着直播行业、短视频行业的发展,对网红推介的产品要保持理性,不盲目跟风,购物之前要对各种产品进行详细甄别,力求做到货比三家,谨防不良陷阱。

2、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,建议尽量选择在大型超市、正规市场购买,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,食品名称、配料表、生产者和(或)经销商的名称、地址和联系方式,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贮存条件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说明是否清楚;如果购买散装食品,应观察盛放食品的容器上的标签标识,是否注明食品的名称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,不选购无标签标识、外观性状不正常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。

3、消费者选择预付费方式消费时,要多了解商家信息,选择证照齐全、规模较大、口碑良好、经营状况佳、信誉度高的商家;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,谨慎选择预付额度高、服务周期长的预付卡,避免承担过多的不确定性风险,同时注意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,留意凭证上所盖印章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是否一致,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