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请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浏览,使用QQ、360等可以切换内核的浏览器时,请选择极速模式。
返回首页
  |  
2022年度漳州市12315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报告
发布时间:2023-03-16 11:31 来源:市市场监管局
字体:

  一、12315消费维权数据总体情况

2022年,漳州12315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共登记消费者咨询、投诉、举报104727件,其中:咨询62690件,占总量的59.86%;投诉24461件,占总量的23.36%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57.33万元;举报17576件,占总量的16.78%。

与去年同期相比,总量增加43.49%,其中咨询增长25.29%、投诉增长74.36%、举报增加96.97%。(详见图表1、2)

  

  
  二、消费者咨询情况

2022年,全市共登记消费者咨询62690件,从咨询的范围分为三大部分:1、市场监管系统36011件,占比57.44%;2、非市场监管系统24271件,占比38.72%;3、法律法规咨询2408件,占比3.84%。

涉及市场监管系统的36011件咨询,排名前十的类别为:网络交易监管12521件;投诉举报处理5635件;服务消费监管3552件;食品监管2400件;商品交易市场监管2068件;产品(商品)质量1497件;合同行政监管742件;市场主体登记注册650件;价格监督588件;其他6066件等。 (详见图表3)

  

  三、消费者投诉情况

1、商品类热点投诉

商品类投诉共登记20969件,其中名列前五的为:一般食品12170件,占比58.04%;服装、鞋帽1761件,占比8.40%;家居用品818件,占比3.90%;化妆品635件,占比3.03%;儿童用品628件,占比2.99%(详见图表4)

  

  2、服务类热点投诉

服务类投诉共登记3492件,其中名列前五的为:餐饮和住宿服务743件,占比21.28%;教育、培训服务491件,占比14.06%;文化、娱乐、体育服务374件,占比10.71%;美容、美发、洗浴服务268件,占比7.67%;销售服务177件,占比5.07%。(详见图表5)

  

  3、投诉问题分类

2022年,在登记的24461件投诉中,排名前八的问题类别以质量问题(8008件,占投诉总量的32.73%)、食品安全问题(5085件,占投诉总量的20.79%)、其他(3704件,占投诉总量的15.14%)、售后服务(2331件,占投诉总量的9.53%)、合同问题(1358件,占投诉总量的5.55%)、广告问题(1198件,占投诉总量的4.90%)、不正当竞争问题(759件,占投诉总量的3.10%)以及价格投诉问题(420件,占投诉总量的1.71%)为主。(详见图表6)

  

  4、热点分析

热点一:化妆品类投诉,增长态势显著。

2022年,共登记化妆品类投诉635件,占商品类投诉量的3.03%,同期相比增加155.02%,涨幅明显。消费者投诉的问题,主要有:①购买到的化妆品未依法备案;②进口化妆品无中文标签及备案;③使用化妆品后脸部不适或过敏,要求退款或赔偿无果;④化妆品效果不好,使用感差,疑似假货等。

热点二:儿童用品类投诉,涨幅巨大。

2022年,共登记儿童用品类投诉628件,占商品类投诉量的2.99%,同期相比增加248.89%,涨幅巨大。消费者主要反映购买的儿童玩具质量差,无3C认证,无合格证,无厂名厂址,无任何标签,属于“三无产品”等问题。

热点三:教育、培训服务类投诉跃居服务类投诉第二名

2022年,共登记教育、培训服务类投诉491件,占服务类投诉量的14.06%,同期相比增加155.73%。其中,以中公教育未按协议履行退款约定的纠纷最为突出,另外,消费者还反映培训机构关门倒闭、携款跑路;变更上课场地,不予协商退款等问题。

热点四:涉及一般食品类、餐饮和住宿服务类、服装鞋帽类、的投诉量仍居高不下,依旧呈上升趋势

2022年,一般食品类投诉12170件,占商品类投诉量的58.04%,同期相比增加69.19%;餐饮和住宿服务类投诉743件,占服务类投诉量的21.28%,同期相比增加62.23%;服装、鞋帽类投诉1761件,占商品类投诉量的8.40%,同期相比增加70.14%。

一般食品类投诉主要以下面三个方面的“问题类型”为主:①食品安全问题(2878件,占一般食品类投诉总量的23.65%);②质量问题(2424件,占一般食品类投诉总量的19.92%);③广告问题(339件,占一般食品类投诉总量的2.79%)。

食品类及餐饮和住宿服务类投诉虽不断的增加,但问题却万变不离其宗。主要反映:①餐饮店环境卫生脏、乱、差;②食品保质期内发霉、变质,超过保质期、有异物等;③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;④通过各平台订购房间,实际情况与宣传图片不符,提供的房型与约定不同,环境卫生差,双方协商不成;⑤受疫情影响,购买的优惠券、订购的房间因使用时间问题及退款金额等,无法达成一致处理意见。

服装、鞋帽类投诉的问题以购买到的服装、鞋帽出现质量问题、以次充好以及售后服务纠纷等情况为主。

四、群众举报情况

2022年,登记群众举报17576件,占咨询、投诉、举报总量的16.78%,确认违法并立案89件,立案率0.51%。从举报问题的类别来看,排名前五的为广告类线索10614件,占比60.39%,确认违法并立案34件,立案率0.32%;食品类线索1962件,占比11.16%,确认违法并立案22件,立案率1.12%;侵害消费者权益类1337件,占比7.60%,确认违法并立案6件,立案率0.45%;产品质量类线索1111件,占比6.32%,确认违法并立案10件,立案率0.90%;其他市场监管领域类线索671件,占比3.82%,确认违法并立案5件,立案率0.75%。(详见图表7)

  
  消费者举报的问题主要有:①商家虚假宣传,实际产品与描述不符;②餐饮店卫生条件差,食物变质、餐品含异物等问题;③预包装食品保质期内发霉、变质、含异物及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等问题 ;④商家无证无照经营。

五、消费提示

1、外出用餐时,要选择环境宽敞卫生、证照齐全的餐厅用餐,点菜时,应该查看菜谱价格是否明码标价,养成“先看账单后结账”的习惯,避免食用生冷食物。打卡网红饭店和热门餐厅时,如果店内就餐人数多,可放弃堂食选择打包,聚餐时使用“公筷公勺”。

2、外出旅游时,尽量选择短途游、周边游、自驾游、室外游玩,不扎堆,不聚众;提前规划旅游路线,了解景区及当地的疫情防控、预约限流、天气状况等情况,预约游览,错峰出行;文明出游,游览过程佩戴口罩,主动配合景区防疫措施,保持游览距离,归家后注意手部清洁和衣物消毒。

3、选购食品时,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在大型超市、正规市场购买,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,食品名称、配料表、生产者和(或)经销商的名称、地址和联系方式,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贮存条件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说明是否清楚;如果购买散装食品,应观察盛放食品的容器上的标签标识,是否注明食品的名称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,不选购无标签标识、外观性状不正常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。

4、网络消费时,要选择品牌知名度高、售后有保障的电商平台购物,对于微信公众号、朋友圈、微信群内的购买链接,网红直播推介,应仔细查看商家资质,多方了解其他消费者对其的评价,谨慎选择向个人转账支付;尤其注意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监管,保管好支付密码,谨防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网络游戏。

5、选择预付消费时,要充分查询商家资质、了解其经营情况,切勿为优惠而一次性支付时间跨度过长的费用,理性消费;注意防范各种线上充值等网络预付式消费,注意保留好相关凭证。